document.write('
')我國非遺學學科建設邁出關鍵一步。記者28日從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在線舉辦的天津大學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編寫啟動會上獲悉,作為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,天津大學啟動非遺系列教材編寫,首批三卷教材。
天津大學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編寫啟動會現場。
2021年10月,我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落戶天津大學,標志著我國非遺保護人才培養進入了高層次、專業化的新階段,也標志著我國非遺保護事業從“搶救性保護”進入“科學保護”的新階段。
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是人文科學、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混融交叉的學科,致力于培養較好掌握文化遺產基本理論、方法和知識體系,能夠勝任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認定、傳承保護、宣傳推廣、轉化利用等工作需要的高層次、專業化人才。
馮驥才在天津大學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編寫啟動會上向線上參會的編委會委員頒發聘書。
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中,教材意義重大。會上,天津大學首批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編輯委員會正式成立,著名作家、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院長馮驥才擔任編委會主任、系列教材總主編,12位專家擔任編委會委員。首批教材《非物質文化遺產通論》《民間文藝學教程》《傳承人口述史教程》的編寫工作正式啟動。
馮驥才在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編寫啟動會上發言。
“‘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’編寫將為非遺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和嚴謹明晰的理論體系,可以找到非遺獨特的教育方式,為非遺教育培養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?!瘪T驥才說。
據介紹,“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教材”適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領域的本科生、研究生教學工作,首批三卷教材擬于年內完稿,新學期即可在教學中使用講義。(記者周潤?。?/p>
(責編:郝孟佳、熊旭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sddjhc.com/kebenjiaocai/404883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
古龍鎮初級中學
古龍鎮初級中學創辦于1958年,前身為紅星中學,其中幾經易名,從1989年撤鄉建鎮后一直稱古龍鎮一中。學校服務十個村,四萬多人,現有34個教學班,2039名學生,116名教職工,其中專任教師113人,專任教師均達大學??埔陨蠈W歷。